今天沒什麼大事,除了,
偉忠哥,
上課囉!!!
整個會議是裡沸沸騰騰的滿是人聲,許久沒見加上今天的講師,讓每個人都莫名的興奮起來,但不一會兒,大家又沉寂下來,不為什麼,因為偉忠哥來了。
即使我已經好幾次錄影的時候看見偉忠哥,還是覺得有種威嚴和氣勢,
尤其當我們還是坐在搖滾區,離他最近的第一張桌子時,一開始偉忠哥一樣是來個有點像點名的認識大家,
針對每個人的校系,他會隨機地的回問一些問題或沒有,而中正讓偉忠哥的回饋,則是「中正,在嘉義嘛!」沒了= =
後來點完名之後,偉忠哥一開始就說明了他沒有太多時間,所以只能我們有問題就問,他回答。
所以大家就一陣靜默………….然後終於有個敢死隊問了第一個問題,然後大家就開始繼續問了。主要問一些跟節目有關的東西。
偉忠哥說了,作節目要做另類的節目,他很自豪自己一直做另類的節目,
像沒人敢做政治諷刺的時候,他做了全民大悶鍋;沒人做選秀,他做了星光,而且它會一直一直的堅持下去,為了讓台灣有自己的文化。
他也說到,我們這個時代是網路的時代,慢慢的,電視會轉型成一個宣傳的媒介,不再是賺錢的主要來源的,
過去100萬的製作費可以賺個3.40萬,現在可能10萬都賺不到,所以只好轉為將節目版權握在自己手上賣,或是開發周邊等等。
而有人問到壹電視的興起,金星會不會跟壹電視合作,他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絕,
「等我快餓死了再跟他合作」,不過他也說了,黎智英的作法全部都對,他把媒體看作是服務業,所以觀眾要什麼,她就給觀眾什麼,
小報文化確實就是要這樣去經營,而蘋果也確實經營的相當出色,但是當小報文化變成社會的主流文化價值的時候,這個社會就有問題了。
終於我鼓起勇氣,問了我覺得很好奇的狀況,在傳播電視圈裡的人才斷層情形,
簡言之,我覺得電視圈中,老的很厲害、一個打十個;年輕的懵懵懂懂,單打獨鬥還會打到自己,
可是現在電視圈的工作負擔已經大於一個人正常能負荷的狀況,人力流動率之高,讓我懷疑這樣經驗的傳承根本無法延續,
而偉忠哥也直接說了,這個問題他無法回答,因為這是整個社會的現象(老師你覺得呢?),
他們那一輩40年代的媒體人,確實是現在最厲害的箇中好手,但確實他們也覺得現在年輕人很不會做節目,可是到最後他也沒有給我ㄧ個回應,
只說了如果真的有心做節目,就再學校先做一些丟上網,讓龐大的網民去決定吧!
對於做節目他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,4C是最基本的,cost、consumer、conversation跟一個我忘了,
根據這些條件,去設定節目的型態,共有八種,電視新聞資訊節目,電視談話節目,電視文藝節目,電視娛樂節目,
電視紀錄片,電視劇,電視電影和電視特別節目(其實我也不確定是否是這八種,因為那時來不及記,只記得entertainment& drama& document等等)
他也說了,這些學校都沒有教,進了業界也沒有人有時間敎,學校敎的東西跟業界之間有落差,到底學校的定位是什麼呢?
而這次的經驗也讓我想了很多,學校教學的東西一直以來都跟業界有差異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,
或許是因為學校希望的是讓正確的新聞倫理跟學術理論延續下去,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是國立大學,重視理論跟道德更勝實際,
但是經過多年的耕耘,懷抱著正確思想和媒體素養的人才已經融入業界之中,那為何沒有機會去淨化媒體或是在媒體產業李作出什麼改變呢?
而確實我一時之間有好多疑問,但是我無法清清楚楚的解釋我心中的疑惑,能打出來的只有上面那番話,可是打不出來的吞進肚裡,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消化呢…?